第641章 大治有为(4)-《帝国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银矿到手后,消息一直压了四年,直到四年后,咸军回防,陵山银矿得以开发。

    事实证明,陵山银矿在此后一百多年间,成为中原排名前五的巨大银矿,品质纯度极高,一举扭转咸国仅有一座小型银矿的被动局面。

    经过这次恐吓,咸王再次要求铸炮,百里燕也意识到火炮性能好坏是一码事,有和没有又是另一码事,必须先解决有无问题,遂着手利用空闲时间攻关炮钢。

    永兴城碳钢仍属于初级碳素钢类型,既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铁基钢材,铸造早期低压前膛炮问题不大,但仍受制于铸造和冶炼技术瓶颈,早期碳素钢膛压低,耐高温性差,导致壁厚和重量大。

    遂先拨付金银通宝二十五万贯,用于模具和试制工作。

    由于没有制造和理论经验,百里燕一味图轻图薄,急功近利,期间发生四次炸膛,索性采用了延迟导火索,未造成人员伤亡,但事故也为铸炮积累了的一定经验。

    由于碳素钢本身性能极限的限制,百里燕必须在保证高强度安全使用的前提下,在射程、重量、性能间做出取舍。

    继续增加射程,意味着必须提高膛压,在炮钢和大型构件锻造技术没有出现之前,碳素钢仅能通过增加壁厚提升膛压,如此就增加了火炮本身的份量。纵然射程远超,却是不利于部署和机动,还不如使用添加有铜镍白铜的紫铜炮更好。

    为此只能放弃一定的射程,缩小壁厚,使之更为实用,只要保证射程,足以覆盖长孙火炮和传统远程投送战具,就算成了大半。而在技术成熟之前,一味的追求超前的技术标准,显然是得不偿失的。

    此外多次的炸膛事故,让百里燕决心做一次理化分析,大致可以确定目前永兴所炼碳素钢,含碳量约在百分之零点三至百分之零点三五之间,标准的碳钢,同时含有少量的硫、硅,微量的锰,但也发现了极强的磷化反应。

    而过多的磷和硫元素对钢材是有害的,其中磷元素会让钢变得较脆,且失去韧性。

    永兴城的钢锭主要用于生产冷兵器和铠甲,经过冶炼过后,进入锻造工坊回炉加热反复捶打,其中的磷、硫元素在反复高温锤打下基本燃烬排出,所以倒也没出现问题。

    但浇铸的炮钢以当下的技术,则不存在反复锻打反复加热的可操作性。

    而脱硫、脱磷的冶炼工艺百里燕一时半会儿毫无头绪,归根到底,他不是万能的,他的前世不过是一个医生,充其量是一个具有科学思考能力的现代人,将超时代的海量社会基本经验信息和理念,在当下既有的技术条件上付诸于行动。

    多数情况下,仍是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以然,涉及到深入专业领域的技术门槛,他这个医生就捉襟见肘了。

    钢材的问题上最终只能做一些取舍,在保证火炮射程的情况下,在钢材质量和火炮壁厚之间保持平衡和取舍。

    同时为解决浇铸成型问题,在百里燕和砡工派左门大师程济源合力下,经过长期技术经验积累,已具备建设大型高炉的技术储备。

    长孙国火炮由于采用多个铁水包,多冒口同时浇铸,导致火炮成品率低,缺陷多,交付使用后炸膛事故频发,很大程度是其无法一次浇铸成型,同时硫、磷等钢材有害物的大量存在,炉温的不够,铁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差的共同结果。

    为此长孙国最近两年花大力气,弄出了七八百斤铁炉,如此浇铸一千多斤的小口径火炮只需两个冒口,四千多斤的炮也只要五个冒口。

    为解日后冶金炼钢扩张问题,百里燕拨款五十万贯金银通宝,一百二十万石粮食,于永兴城河段对岸,修筑永兴西城,大量普及一千斤级高炉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