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14章 新经济现象-《帝国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咸国经济环境的特殊性与工业生产促使市场自我调整自我修正,不断出现新的事物,百里燕严重低估了新鲜事物的出现速度,而经济、工业、社会的发展打破了历史跨度,进而将几百几千年的事物,被压缩到短短几十年乃至几年内上演。

    契押现象最早出现在十至十一年前,至于是谁先开的头,已经无据可靠,但经过长期孕育发展,契押行为渐形成市场默认的规则,最近两三年内趋于成熟,并有了行业自己的交易规则和暗号,强行的弹压和禁绝,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,也不符合市场客官规律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开了头,籍此开立期货以解决市场矛盾,将私下的走货与倒卖,变成市场机制,将倒卖差价的空间,挤死在期货市场,不仅打击了倒卖货物扰乱市场秩序,还将中间的利润尽数收入国库囊中,说起来也还是权贵和商人自己作死。

    至于公廨,当下是没有这一概念的,最早见于隋唐“公廨本钱”一说,既官府出资投入市场参与商业活动,或是放贷,籍此获取收益,是最早的国有资本参与放贷与商业运营活动雏形。

    咸国钱坊出现之前,并无官方借贷之说,官方借钱多以进贡与协商认捐为主,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归还本金,但往往会在某些利益层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以换取贵族的妥协。

    私下里,民间借贷管叫做“孕息”,借贷的利率起点就是百分之五十,百分之百,甚至更高的利息也是普遍现象。

    按道理,钱坊既承担银行职责,开放有贷款业务,民间的不良贷款和高利贷应该得到遏制,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。

    首先钱坊只对拥有咸国户籍的个人放贷,这其中又分两类,一类是地方常驻人口,第二类是流动富人。前者以平民,尤其是农民恢复基本农业生产为主,籍此稳定社会治安和民情,后者以中小手工业者为主,其他阶层贷款多有限制。

    其次贷款的审核周期长短不一,由于农业的特殊性,其中个体农业贷款最快,形势也不限于资金,可以是农具种子和耕牛等等。其他审核周期相对长一些,因此远不如私人借贷随贷随拿来的方便。当然,如果有门路可以直接找轩亭侯乔廉直接划账,那没得说。

    最后,钱坊熬过了初期的创立阶段步入正规后,其国家性和规模性决定了总体具有高额利润率,但单笔业务的利润远不如高利贷,钱坊目前只对外开放半年期、一年期、两年期、三年前存款业务,限额开放四年期、五年期业务。

    以三年期为例,三年期利息百分之四点五,这个利息放在今天算是很高了,然在当下根本不值一提。高利贷的利息高达百分之百,几个月能回本,甚至几天回本,不考虑风险,几乎是一本万利的买卖。而且对权贵而言,放贷的风险要低得多。

    由于钱坊的利息低,更多人愿意放高利贷而不是存钱,即便钱坊有强力的信用保证和国库支撑,但敌不过高利贷丰厚的汇报,尤其是贵族放贷,当下确实没几人敢于违贵族约的,若非战争和政治因素,风险并不高。

    此外,钱坊存款利息以支付金银通宝与实物商品为主,受老百姓好评,却不受贵族欢迎,也是有钱人不愿大量存钱的原因。

    当然,钱坊如果上调存款利息吸纳有钱人存款也可以,但结果只能是抬升钱坊贷款利息,如此与放高利贷毫无区别,扶持农业,维持社会稳定的初衷也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由于高级资本市场的需求与钱坊设立初衷的目的严重分化,于是高利贷在经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地下市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