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 疑云(1)-《帝国行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公孙岳正是利用其这一心态,通过推行新政,满足了咸王急于建功立业,好大喜功的心态,同时又通过对政策的调整,让权贵阶层可以合法的手段,大肆掠夺底层阶层的财富,竟而将内外朝大多数文臣武将拉拢到其一边。

    而咸王对民生之事一窍不通,当满朝文武争相歌功颂德赞扬咸王公德之际,渠道的上下视听言路实质上已经荡然无存,咸王沉浸在文武百官歌功颂德营造的环境之中,自然无法了解王宫之外的实际情况。

    新政的推行,民生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,相反的让底层老百姓更加赤贫,先是以《农桑令》让权贵和富裕阶层赚得盆满钵满,而后又用《推商税》令权贵打击抄没了富人阶层,进一步剪掉了咸国富人的羊毛。

    两项新政最终受益者都是权贵勋戚,反倒是公孙岳,丝毫没有得到任何的实际利益和好处,家中依然较为清贫,仅靠俸禄和咸王赏赐的田亩维持生计,似乎正真做到了公正廉明,为当世文臣武将之表率楷模。

    那么问题来了,倘若公孙岳此人是基于为自己树立权威和形象,获得文武大臣的支持,其故意在新政推行中大开后门,为权贵牟利,那现在咸国民生凋敝,而他公孙岳不贪不拿,他能得到什么?

    名声?

    咸国百姓因他新政而死难者不计其数,骂断他脊梁骨的老百姓都在排队。

    那是为了金钱利益?

    他家境清贫,几乎只靠俸禄和赏赐过活,说他为了利,显然说不过去,当然,不排除公孙岳是个表面穷贪,有钱不敢花,都藏在了隐秘地点。

    现在至少明面上,名、利公孙岳都没得到,那么就只剩下权利这一样,始终牢牢的被其捏在了手里。

    但就他做的那些个破事,随着沐阳仓的东窗事发,咸王废他相位现在只是时间问题,而他就难道一点不担心自己的脑袋会搬家?竟还如此泰然自若心安理得的像没事儿人一样,该吃就吃,该喝还喝。

    再反观大司马姜严,十天有五天称病在家不敢上朝,最多每天去后宫探视病入膏肓的王太后拜求照拂,他公孙岳凭什么就如此淡定。

    “老先生,种种异常绝非公孙岳推行新政如此简单,咸国现在的前因后果,皆因公孙岳新政而起,若无新政,晋国当年断然不敢攻打江东,今日黑巾军也不能如此轻易占取两个半的郡县,其中个中缘由实在令人难以捉摸。”

    “魏将军所言极是,相国手执一国权柄,当为君王效死命,为苍生谋福祉,如今公孙岳两者皆未做到,那谁才会是背后的最大的受益者,魏将军可曾有过考虑?”

    “不瞒老先生,此事在下确有考虑,表面上受益者皆为权贵勋戚,咸王也得到了百官颂德,按说此理没错。但此后咸国内乱,晋国趁机攻入江东,公孙岳屡次误导咸王不救江东,其又有通敌之嫌,不过有一事却是说不通。”

    “魏将军可是说咸王血脉不正之事,晋国起兵之前竟毫不知情,即便是奉阳君投靠了晋国,晋国满朝文武竟也不知此事,直到西寰嫁入咸国,此事才得以东窗事发。倘若公孙岳乃晋国内应,晋国便该提前知晓此事,而晋国却不知,其定不是在为晋国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正是,这岂非咄咄怪事?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