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多多少少不认同法家。 他继续问道: 【先生认为,此应当是成文法,还是遵周旧制,行那不成文的法度?】 在这个时代,成文法还只是少数诸侯使用的方法。 秦国一直是成文法制,但毕竟天下大一统,需要重新裁定。 “法不可知,则其威不可测。”仍旧是无数的诸子百家心中的标准。 …… 但是这对于来自两千年后的赵平安来说就显得非常抽象了: 还能有不成文法度的? 赵平安毫不犹豫回复: 【必须使用成文法。】 【我大秦乃是陛下之大秦,唯有法度成文,方显陛下庄严。】 …… “对了,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!” 秦始皇看着符箓里的回复,非常满意: 这就是他理想中的治国方式! 等等,怎么还有? 他看着手里的符箓,对面的昭子先生似乎话还没有说完: 【虽然需要崇尚法度,但值得注意的是,陛下仍然要学会爱民。】 【切不可如同其他人所说,把天下民众当作仆役使用。】 【敬民爱民,养民护民,与天下同。】 【不可专,不可独。】 【民为国之本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】 【陛下治国,当以民心为重,民心安则国泰,民心乱则国危。】 【法家之术,在于制,儒家之术,在于养。】 【制以安邦,养以固本,二者不可偏废。】 秦始皇看着符箓里的文字,眉头紧锁,心中却是波涛汹涌。 他一直以来都不太在乎“仁政”这方面,或者说,没有考虑过。 他之前听了昭子先生的说法,的的确确是有考虑过仁政的。 但是,他一直以来都觉得,现在的大秦不适合仁政。 【昭子先生,儒术柔弱,岂能治国?】 【法家之术,严明有力,方能定国安邦。】 赵平安微微一笑,继续回复: 【陛下此言差矣。法家之术,固然严明,但若无民心之支持,法虽严而民不从,又有何用?】 【儒家之术,非但柔弱,更在于教化人心,使民自重,自爱,自守法度。】 【法家以法治国,儒家以德治心,二者相辅相成,方能长治久安。】 第(2/3)页